周小川:支付系统的演进和商业银行个贷模式选择

来源:新华财经    阅读次数:   2023-04-07 09:52:20   

4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商业银行可以对现有系统和以往的业务进行系统性回顾,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途径,从而把支付系统用得更有效,更好地符合保护隐私的要求,这也有助于为小额及个体的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寻找到更好的模式。

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全文如下:

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论坛主题是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支付系统的演进和商业银行个贷模式的选择,这与现代化有一定的关系,起因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观察支付系统和数字货币的进展,而它们当然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

我首先从观察到的支付系统的现象说起。这些年支付系统的演进变化很快,有很多新技术和新进展,特别是从互联网支付到数字货币,到数字驱动的个人零售业务,下一步可能大家还要研究人工智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应该说,商业银行体系过去是支付系统的主力,有很强的基础,也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跟踪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客观地说,也丢了不少阵地,现在有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反而需要依靠平台公司;商业银行对自己客户的了解,由于数据方面的变化,有时候还不如平台公司做得好。我们也和不少商业银行有过一些座谈,一些银行认为,它们不太重视零售支付系统主要是因为零售支付系统不怎么赚钱,这与商业银行内部简单的管理办法也有关系。商业银行内各个部门自己都要财务平衡,如果部分利润不高,甚至奖金也会发不出来,这就导致一些商业银行会内部分工时把借记卡放在信用卡部,把贷记卡和零售支付业务以及过去的转账支付业务放在零售业务。而信用卡部不容易赚钱,所以信用卡部就有动力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希望消费者在支付时搞分期,分期付款,这样就会有较多的利息收入,这当中就会产生一些扭曲,这方面我在后面会谈到。再往后,数字货币出来了以后,我观察人民银行出台的设计方案是双层系统,既有中央银行,也有商业银行、平台公司、电信公司等参与,虽然大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进展仍需进一步提高。这是观察到的支付系统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未来的市场服务能力,需要大家进行研究,看看下一步怎么办。

第二个现象就是以互联网为入口,大家都搞数据驱动型的零售业务,特别是个贷,或者说是无指向型的消费信贷,不包括典型的房贷、车贷,还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贷款、学生贷款、应急贷款、有财产抵押和担保的贷款。这些消费贷款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中央领导也关注过这个问题,原因之一是存在软暴力催贷,但实际上对它们存在更为广泛一些的质疑,比如一些年轻人、大学生收入不够,但却搞高消费、奢侈型贷款,这当中有道德方面的考虑,要给年轻一代设定一定的财务纪律,要让他们有自我约束。但有些数据驱动型的个贷并不考虑这些,它们主要是看借贷人有没有财产,家人怎么样,朋友圈怎么样等等,从而来决定是不是搞个贷。这样的模式从ESG角度是否合适是个问题,其业务可持续性也是令人质疑的,因此,我们看到有大量的P2P网贷过去搞这种业务而出现了全面崩塌。当然了,对此解释是不完全一样的,这里也存在着他们与监管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涉及到是否真正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包括有很多做法涉及到是否存在违反隐私方面的法律法规,个别的还涉及到洗钱、为赌博进行支付等业务的问题。数据驱动型的业务决策,从大方向来讲肯定是没错的,但一些具体模式是否是真实有效也是有一定疑问的。从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来看,一部分商业银行觉得自己比不过平台,就干脆靠平台,或者靠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后来说平台没有相关执照,有些业务不能办,于是就改为办理助贷。一些平台公司虽然补充了一定资本,但资本实力还是不强,所以就搞联合消费贷。联合消费贷规模高的时候有两万多亿,目前只剩6000多亿,这个业务模式也受到大家的怀疑。这当中存在一个假设,即商业银行认为自己的信息和分析能力不够,要依靠其它数据更丰富的公司和他们的技术来帮助贷款,所以就跟它们搞联合贷款。当然,这里面也有内部推诿的因素,也就是说,反正靠上一家平台公司以后,自己就没有责任了。联合消费贷的不良率也挺高的(其中平台在联合消费贷中只占百分之十几,银行占了百分之八十几),有数据说已达到16.9%,比平均值高很多。这个模式虽然说乍看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不是真正能够可持续,是不是真正有效,也是需要质疑的。应该说,个贷和消费贷当前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党中央、国务院当前都在强调要扩大总需求,从扩大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消费信贷应该是受鼓励的。但需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消费应该受鼓励,什么样的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对此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一部分消费贷其实还是流入了房地产,也就是说,尽管过去住房抵押贷款管得比较严,但还是有不少绕道的渠道,包括从个贷的角度绕过去。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个贷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作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性贷款。

我们从观察的两个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大的方面说,我们应该重视支付系统,特别是过去商业银行体系存在对此问题的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领域存在各种进展及说法,有的是真正有用的,有的却是忽悠性的,对此要冷静看待并注意认真区分,比如说对加密货币等一些鼓吹言论。

从历史上看,个人消费贷款是在消费支付体系演变的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贷也是如此。从美国的演变过程看,太早时期的经验对我们借鉴意义不大,我就从信用卡说起。早期的信用卡特别是VISA、MASTER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持卡人来讲,信用卡的支付分为pay now(即时支付)和pay later(事后支付)。可以设想,在70-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上半期,当时通信技术有限,所选择的技术就是给有信用的持卡人发一张卡,可以先花钱。当时要想实现实时借记支付是做不到的,因为没有那种通信技术,也没有计算设备处理能力。所以那时选择